商品詳細
余藏其畫竹研,研背有竹一枝
雙工精品《子冶石瓢》 黃龍山稀有龍血砂●260cc(產(chǎn)量稀少屬于降坡大類是目前已知的含鐵量最高的紫砂,比普通紫泥高出約3倍。龍血砂近乎全顆粒,粘性差,即便粉碎到100目仍然不易成型,密度高,透氣性絕佳) 作者:姚玲香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(原二廠老藝人,制壺40余年,泥料專家,資深實力派,新品首發(fā)) 刻繪:吳志軍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 子冶石瓢,最早乃是由子冶在石瓢上刻繪而得名,其壺身、壺把的三角形更為規(guī)整,被稱為「瘦壺」,透出一股剛韌之氣,抑揚頓挫,挺拔凜然。壺流口部微張似喇叭狀,壺蓋小而蓋沿厚實,壺把方折剛毅,以剛柔兼施,允克用藏的精髓,蘊精氣神韻于一身。 石瓢 · 壺型簡介石瓢最早稱為石銚,銚在辭海中釋為吊子一種有柄,有流的小烹器。銚從金屬器皿變?yōu)樘掌?,最早見于北宋大學士蘇軾《試院煎茶》詩:“且學公家作名欽,磚爐石銚行相隨”。蘇東坡把金屬“銚”改為石“銚”,這與當時的茶道有著密切的關系。蘇東坡貶官到宜興蜀山教書,發(fā)現(xiàn)當?shù)氐淖仙肮拗蟛璞茹~、鐵器皿味道好,于是他就地取材,模仿金屬吊子設計了一把既有“流”(壺嘴),又有“梁”(壺提)的砂陶之“銚”用來煮茶,這“銚”也即后人所稱的“東坡提梁”壺,這可謂最早的紫砂“石銚”壺。從留傳于世的石銚壺看,至陳曼生、楊彭年時期,已有了很大的變化,更趨向文人化、藝術化。 “曼生石銚”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,重心下垂,使用穩(wěn)當,壺嘴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,出水暢順,壺身呈“金字塔”式,觀賞端莊。“曼生石銚”與“子沾石銚”相比,雖同為彭年所制,但前者更顯飽滿而豐潤,后者則剛烈而古拙,這可能是因人的個性而在壺的藝術上表現(xiàn)。那么,紫砂“石銚”何時稱“石瓢”呢?這應從顧景舟時期說起,顧引用古文“弱水三千,僅飲一瓢”,“石銚”應稱“石瓢”,從此相沿均稱石瓢壺。 龍血砂· 泥料簡介簡介:龍血砂為高端降坡泥的一種 , 龍血砂對降坡泥猶如大紅袍對朱泥,底槽清對清水泥的關系 。2007年丁蜀鎮(zhèn)修建紫砂路,在距大水潭50米左右的黃龍山三號坡,挖出一槽殷紅如血的紫砂礦源,說是一槽其實不過很薄一層,最厚處不超過15cm,夾在兩塊巨石中間,數(shù)量極其稀少。此種殷紅色的礦源,被稱為是龍的血脈,江南人把血稱為“旺”,故此種泥料制作的紫砂壺會帶來財運和福氣。 特點:龍血砂近乎全顆粒,粘性差,即便粉碎到100目,經(jīng)千錘百煉仍然不易成型。故一旦燒成,透氣性比底槽清更勝一籌。燒成為陶,平淡無光;養(yǎng)成為玉,美不勝收。適合各種茗茶,不奪香,不走味,不敗茶,還原性無與倫比,是玩家藏家的不二之選。 猜您喜歡
|
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
即日起可免費領紫砂壺資料